陶渊明的朋友圈与交友之道
来源: | 作者:taolingjiu | 发布时间: 2019-04-09 | 722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陶渊明的朋友圈与交友之道

 mp.weixin.qq.com

  


点击图片即可购买陶令酒

摘 要:陶渊明一生最喜友朋,友朋不仅是他生活的内容,甚至与友人相处是他的生活方式。他主张 友朋间要“相知”,尤其重视“择有道而交”,渴望结交志同道合的君子。陶渊明又颇具君子之风,对友人显出一种豁达宽容的态度,即使友人“语默自殊势”,志趣有变,诗人也在不放弃自我原则的前提下, 不以眼前的分歧来否定昔日的情谊。他总是以自然的态度与友朋交往,这使得他一直处于和睦、温暖的人际关系之中。与此同时,既然现实人生中难寻同道,诗人就发挥想象的作用,向古圣先贤寻找知己,结识了一批别样的友朋,即通过读书的办法,尚友古人,于是那些闪耀人性光彩的先贤走进了他的生活,并以非凡人格力量帮助陶渊明独善其身,完成自我。



陶渊明是性情中人,一生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,朋友在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,因而他的诗文也最爱写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形,如“邻曲时时来,抗言谈在昔。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”(《移居二首》其一);“有客赏我趣,每每顾林园。谈谐无俗调,所说圣人篇”(《答庞参军》);“辛酉正月五日,天气澄和,风物闲美,与二三邻曲,同游斜 川”(《游斜川序》),等等。

陶渊明作赠答诗当然也是为向朋友传情达意,以朋友为倾诉对象,表白自己的心志和友情。陶渊明的朋友圈大体上有三类人:第一类是和他经历相仿佛、情趣相投的州郡官员,如王弘、庞参军、郭主簿、戴主簿、 陶敬远、丁柴桑、刘柴桑、庞主簿、邓治中、羊松龄(羊长史)、顾贼曹、胡西曹、殷晋安等; 第二类是一些隐士或方外之士,如庐山慧远和尚、刘子骥、张常侍、周续之、刘程之(刘遗民)、 祖企、谢景夷等;第三类是一些乡民田父,姓名无考。由此可见陶渊明交游的范围和特点。

那么,作为友朋的陶渊明,他是怎样和朋友相处,他的交友之道是什么呢?



一、结交在相知


陶渊明交友既有传统文化“君子之交”的气韵,更有他在仕隐生活中所特有的实践与认知,比如他对志趣不同的朋友也能表现出一定的厚道和宽容。但他主要是以“相知”为交友之道的,与朋友互为知己,肝胆相照,所谓“道义共振,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灵和鸣 ,这使得他有诗书交、方外交,但却没有势利交。比如他倾心交从颜延之。颜氏之所以能和渊明“情款”,主要在于二人的性格志趣相合,彼此视为知己,即如陶渊明在给庞参军的诗中所说的:“相知何必旧,倾盖定前言。”(《答庞参军》)

陶渊明就是按照“结交在相知”的原则交友,排斥了世俗的功利目的,注重心灵之交。 这种朋友与你同在,是一种懂得,一种相知,他分享你的快乐、分担你的伤悲,他用心来陪 伴你。因而陶渊明特别希望得遇相知之友,比如他对殷隐的友情。其《与殷晋安别》诗曰: 

游好非少长,一遇尽殷勤。信宿酬清话,益复知为亲。

去岁家南里,薄作少时邻。负杖肆游从,淹留忘宵晨。 

语默自殊势,亦知当乖分。未谓事已及,兴言在兹春。 

飘飘西来风,悠悠东去云。山川千里外,言笑难为因。 

良才不隐世,江湖多贱贫。脱有经过便,念来存故人。

二、择有道而交

陶渊明交友除了看重“相知”,他更重视“择有道而交”,即如欧阳修在《朋党论》中所言之“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”,陶渊明因道取人,论志交友,所以他作《读史述九章》, 其中有《管鲍》曰:“知人未易,相知实难。淡美初交,利乖岁寒。管生称心,鲍叔必安。奇情双亮,令名俱完。”他由衷地赞赏管仲、鲍叔牙的有道之交、君子之谊。诗人非常推崇这种心心相印、志同道合的交友之道,说他们“奇情双亮,令名俱完”,管鲍之佳事与 美名交相辉映,达到了极高的境界,被后人奉为楷模,字里行间表现出他对这种莫逆之友的钦慕。为此他非常珍惜身边的志同道合的朋友,比如他之于陶敬远、庞参军等。陶敬远既是 陶渊明的从弟,也是他的同道知己,虽然二人相差十六岁,但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。

就是这样,孤独的陶渊明经常以酒为友,酒如同会心的同道一般始终与他相守,不离不弃,“欲言无余和,挥杯劝孤影”(《杂诗十二首》其二),是酒陪伴他度过孤寂的归耕岁月,战胜贫苦的现实,最终通向了超脱恬谈之境,所以酒简直就是诗人的同道知己。



三、神交在先贤


陶渊明有一种“知音”情结,在现实中找寻志同道合者,然“同道”寥寥,于是退而求 其次,如遇“相知”也好。但“不识歌者苦,但伤知音稀”(《古诗十九首》),于是他去 读书,发挥想象的作用,到书中、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知音,从那些古圣先贤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,“微斯人,吾谁与归”,并以之为同道。

他寻找进而神交的先贤大体上有两类: 一类是隐士,如长沮、桀溺、许由、伯夷、叔齐、荷蓧丈人、疏广、疏受、卜式、杨伦、长 公等;另一类是贫士,如荣启期、原宪、袁安、黔娄、阮公、刘恭、张仲蔚、伯牙、钟子期、 颜回、田子泰、扬雄,等等。通观这些古圣先贤,他们都有共同特点,或是人品高洁而不容 于世而选择归隐;或是在贫困的生活中坚守气节,安贫乐道,矢志不移。他们简直就是历史 上的陶渊明,是他的前世。陶渊明神交他们,实际就是追溯自己生命的根脉,探寻自己的来路, 从他们身上获取勇气,他们简直就是陶渊明的恩人、知己和导师。


所以,友朋不仅是陶公生活的重要内容,甚至与友人相交成了他的生活方式。他主张友朋间 要“相知”,尤其主张“择有道而交”,渴望结交志同道合的君子之友,所以颜延之、陶敬远、 庞参军、殷晋安等成了他最看重的同道之友。然而,陶渊明又颇具君子之风,对友人显出一 种豁达与宽容的态度,即使友人“语默自殊势”,志趣有变,诗人也不以眼前的分歧来否定昔日的情谊,从不做嵇康式的“绝交”之举,他总是以自然的态度与友朋交往,这使得他一 直处于和睦、温暖的人际关系之中。与此同时,既然现实人生中难寻同道,诗人就发挥想象的作用,向古圣先贤寻找知己,结识了一批别样的友朋。即他通过读书的办法,尚友古人,于是那些闪耀人性光彩的先贤走进了诗人的生活,并以非凡的人格力量帮助陶渊明独善其身,完成了自我,成就了文化史上一位固穷守节的道德楷模。